中共甘孜州委 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的实施意见
各县委、县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省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州属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地推进我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发挥人才在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甘孜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相关规定,现就实施“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发展战略,按照“服务大局、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扩量提质、引培并举、优化环境、整体推进”工作方针,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基层基础人才,合理使用现有人才,创新吸引急需紧缺人才,有效带动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旅游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政人才、农牧区实用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七支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2.总体目标:到2017年,全州高端人才达到200名、优秀中端人才达到2000名、优秀基层基础人才达到20000名。其中,高端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5名、旅游人才5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0名、旅游人才1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0名。优秀中端人才: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400名、旅游人才15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0名、党政人才200名、技能型人才100名。优秀基层基础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5000名、旅游人才2000名、农牧区实用人才9000名、技能型人才1800名、党政人才1000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1000名、社工人才200名。
二、高点定位,突出高端人才引进培养
3.突出柔性引才,引进州外高端人才。引进重点。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知名专家、领军人才、硕士、博士等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高端酒店、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等高端旅游人才,适应我州发展需要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引进方式。以柔性引才为重点,通过特聘租赁、兼职、技术推广、技术咨询、讲学、科研和项目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同时,通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设置专门岗位定向招聘等方式引进高端人才。
4.突出实践锻炼,培养本土高端人才。培养重点。专业技术人才以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以水电、矿产、农牧、文化、卫生、教育、交通、城建等领域人才为重点;旅游人才以宾馆、旅行社、景区等管理人才,景区规划、营销等专业人才为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矿产、藏医药等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为重点。培养方式。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依托国家和省实施“西部之光”、“希望之光”等人才培养计划,挑选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国家、省、州重大科研课题和重大项目建设,选派到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深造等方式培养;旅游人才主要通过参与景区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营销策划、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选派一批业务骨干挂职等方式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通过选派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到省内外大中型企业挂职,到国内外教育教学机构深造等方式培养。
三、分类施策,强化优秀中端人才引进培养
5.以公开选聘为重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重点。根据培育和壮大我州“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突出卫生、教育、交通、环保等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经理人、旅游文化项目设计与营销推广等旅游人才,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熟悉资本运作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具有一定专长,特别是熟悉城市规划、资本运作、环境保护和经济贸易的党政人才,重大水电和矿产项目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引进方式。以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特岗特聘等引才方式为重点,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同时,通过聘用、借用、兼职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6.坚持学习与实践并重,加强中端人才培养。培养重点。专业技术人才以水电、矿产、农牧、文化、卫生、教育、交通、城建、环保等专业的人才为重点,旅游人才以职业经理人、导游、旅游文化综合管理、旅游文化项目设计与营销推广等人才为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管理层人才为重点,党政人才以熟悉政法、统战、宗教、城市规划、资本运作、高效农业、环境保护和经济贸易的人才为重点,技能型人才以能源、矿产、文化、交通、城建、卫生等领域中级职称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培养方式。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到基层一线、内地或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到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学习培训、顶岗锻炼等方式培养;旅游人才依托重点项目培养,与旅游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分类别、多层次、多渠道选拔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省内外知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单位挂职锻炼,鼓励企业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等方式培养;党政人才通过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高等院校深造、上挂下派等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通过州职业技术学校、省内高职院校和职工培训中心培训,以师带徒、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
四、注重实用,统筹推进优秀基层基础人才培养
7.培养重点:专业技术人才以教育、文化、卫生、农牧等人才为重点,旅游人才以景区景点讲解员和其他旅游实用人才为重点,农牧区实用人才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牧民、农牧区致富带头人和农牧区经纪人为重点,技能型人才以能源、矿产、文化、交通、城建、卫生等领域基础技能人才为重点,党政人才以基层一线急需的政法、统战、寺庙管理、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等人才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重点,社工人才以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残障康复等人才为重点。
8.培养方式。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州校合作”、“人才+基地”、“人才+项目”等合作方式培养;旅游人才依托大专院校开展培训等方式培养;农牧区实用人才通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对口帮扶、跟师学艺等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依托骨干企业、高等院校、“9+3”中职学校和培训机构,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党政人才通过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各类学历提升、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社工人才通过岗位锻炼、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
五、工作机制
9.建立人才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投入为主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人才投入不断增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人才引进、培养、奖励、特殊福利待遇等所需费用,以及企业人才的政府性奖励,由州、县财政分级负担。各类企业每年应从实现的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用于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要切实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造人才成长环境、搭建人才成长平台,鼓励和吸引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人才投入。加大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的投入力度,落实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党校、民干校、卫校、职业学校和部门所属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加强人才培训。支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人才平台建设。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建立人才引进培养基地。鼓励职能部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人才培训合作。
10.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人才激励机制。一是许事业单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兼职兼薪、创新创业,享受与厅级干部相同体检标准,州委、州政府每年对其进行一次集中慰问。对入选“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的高端人才,帮助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及住房问题。引进的专业技术类高端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10年以上聘用(劳动)合同,给予硕士每人20万元、博士及副高级职称每人25万元、正高级职称每人3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助。引进的高端人才,可不受编制和岗位限制,优先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紧缺专业人才可同时提供医疗、保健等跟踪服务。二是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奖项的人才,分别给予获奖同等金额的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低职高聘或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对入选“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的高、中端人才,分别实行每月3000元、1000元的“康巴英才”工作奖,推荐参加党委、政府决策咨询。优秀基层基础人才,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三是在职攻读本科学历,取得学士学位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在职攻读研究生学历,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2万元。专业技术类人才,按规定享受提高职称待遇、艰苦地区岗位补助、退休奖励金等政策。鼓励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推行专业技术人员以技术、专利和管理才能等人才资本参与入股分红,按贡献大小给予人才重奖和其他优厚待遇。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柔性引进人才,除用人单位按聘用(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外,并予以表彰奖励。对入选“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的人才,在州学术技术带头人、杰出人才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杰出创新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专家选拔中,予以优先推荐;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成绩突出的高、中端和基层基础人才,以及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各类创业、科技攻关人才可申请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在我州开展产业开发或科学研究,相关部门应予以支持。
11.建立人才考评机制。坚持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选评价原则,切实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人才评选、评价和考核机制,真正实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动态调整。入选“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人才的评选,以及已入选人才的评价和考核,均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公开、公平、公正进行评选考核。
12.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筹资源、统筹协调和分头实施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咨询机制、规范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操作性强的柔性引才机制。建立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机制。
六、强化保障,确保“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顺利实施
13.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州成立“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州级职能部门要落实专人建立人才工作站,各县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旅游局分别负责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和旅游人才的引进培养;州国资委牵头,各大企业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州委农办、州民政局分别负责农牧区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各县党政和州级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实施“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通过实施“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搭建人才成长平台,进而在全州上下营造出竞相成长成才、竞相施展才干、竞相干事创业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的浓厚社会氛围。
14.严格目标考核,重视结果运用。各县、各部门要把 “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纳入“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考核,列入州、县及相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州委州政府目标督查办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督查,兑现奖惩。
15.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各部门和各大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的宣传力度,对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各类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人才开发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和人才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等内容,进行社会宣传和新闻报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舆论氛围和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生动实践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中共甘孜州委
甘孜州人民政府
2013年4月28日